1、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2、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3、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9、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
10、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1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12、兵為民之衛,民無兵不固。
13、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14、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若志在窮經,則須專守一經;志在作古文,則須專看一家文集。萬不可兼營并鶩,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
15、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16、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17、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8、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19、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20、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21、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22、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爽凈,十分自在。人在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斷割耳。
23、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24、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
25、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5、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6、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7、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8、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9、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10、茍能發奮自立,負薪牧冢皆可讀書;不能發憤自立,即清靜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
11、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12、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13、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14、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15、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16、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17、才覺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18、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19、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20、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21、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22、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2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4、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25、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26、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27、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