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格式 對聯寫作指導:對聯的字詞對仗與格式
要學會寫對聯,就必須知道寫對聯的基本要求,換句話說,也就是應當明確寫對聯有哪些規矩。孟子說:“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孟子·離婁上》寫對聯也如此,必須按一定的規定、格式去寫,這樣才能寫好。下面我們首先介紹一下寫聯的字詞對仗要求。
對聯分上聯和下聯,只有將上聯和下聯合起來,才成為一副完整的對聯。任何一副對聯,它的上聯和下聯的字數是必須相等的,如果上聯和下聯字數不相等,那就不成其為對聯,這是對于對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并不等于說,上下聯字數相等就是對聯,對聯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上聯和下聯必須對仗。
那么,什么叫對仗呢?所謂對仗,簡而言之,就是對偶句。對仗有寬嚴之分,寬的只要求句式和詞性相對就可以了,至于結構,則只求大致相對。比如,唐代著名文學家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上下兩句中的“齊飛”與“一色”的詞性就不相對。“齊”與“一”在意思上還可以說相對,因為整齊則必然劃一。至于“飛”和“色”,那就無論如何也不能相對。但是,以從寬而言,這兩句還是相對的。又如,“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同上)上下句雖然有相對的部分(《懷帝閽”與“奉宣室”都是動賓結構,而賓語又都是名詞),但是其語法結構卻并不相對,不過,作為寬對,倒還是可以的亞式的要求就不同了,它要求上下句的句式、平仄、詞性、結構乃至詞的門類都必須工整相對,正因為這樣,因此,它又稱為“工對”。比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庇秩?“階前生虎耳草,屋后植雞冠花?!?從前某私孰對聯習作,上聯為老師所出,下聯為學生所對)這類對仗,要求嚴格,要對好是不容易的。對聯要求上聯與下聯對仗,它必須符合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求詞性相對。那么,詞可以分為幾類呢?一般來說,詞大致可分為九類,這就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即數目詞)、方位詞、副詞、代詞和虛詞。所謂詞性相對,就是說,上聯和下聯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虛詞對虛詞。但是問題并沒有這樣簡單,要做到上下聯彼此相對,還有它的具體要求,比如,聯綿詞限定只能與聯綿詞相對,什么叫聯綿詞呢?聯綿詞是由兩個音節組成而不能分割的單純雙音節詞,比如“參差”、“翱翔”、“徘徊”等就是聯綿詞。當然,聯綿詞與聯綿詞相對,也必須注意它的詞性相對,名詞(如鸚鵡、鴛鴦)只能對名詞,動詞(如踴躍、躊躇)只能對動詞,形容詞(如磅礴、窈窕)只能對形容詞。不同詞性的聯綿詞,一般來說,是不能相對的。另外,專名必須與專名相對,比如,人名應當與人名相對,物名應當與物名相對,地名必須與地名相對,官名必須與官名相對。為了說明上聯和下聯必須彼此相對,下面我們以一副對聯為例,進行具體的分析說明: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柢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是明代著名大臣的一副很有名的對聯,在這副對聯中,名詞與名詞是相對的,請看!“山”對“墻”,“竹筍”對“蘆葦”,嘴”對“頭”,“皮”對“腳”,“腹”對“根”;形容詞與形容詞是相對的,請看!“尖”對“重”,“厚”對“輕”,“空”對“淺”;方位詞與方位詞是相對的,請看!“間”對“上”,“中”對“底”??傊?上聯與下聯的每個字的詞性都對上了。關于對仗,前人想了一些辦法,將彼此相對的字詞編成書,句子也編得力求順暢,讀起來瑯瑯上口,也很便如記憶,如《笠翁對韻》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曉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前人講對仗,有明確的原則,如《縹湘對類》論及對仗的規矩時,就提出了“實對實,虛對虛”的基本法則,強調必須分辨“有無虛與實,死活重兼輕”。古人談對仗,一般將字(也就是詞)分為實字、虛字和助字三類。實字下又另附“半實”;虛字則又分“活”與“死”兩類,并且又另附有“半虛”。為了說明問題起見,茲分類舉例如下:
實字:天、地、鳥、獸、樹、木半實:文、武、氣、力、威、術虛字(死):長、高、新、清、柔、堅…虛字(活):升、沉、奔、流、吹、騰·半虛:上、下、里、外、中、間……助字:之、乎、者、也、乃、于、則、然…
關于虛、實、死、活(又叫“生”)及半虛半實等字,前人有其含義,總起來說,概括了這樣幾句話:“無形可見為虛,有跡可指為實,體本乎靜為死,用發乎動為生,似有似無者半虛半實。”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看出,前人所說的“實字”,實際上都是名詞,所謂“半實”,則都是抽象名詞;所說的“虛字”,其“活的”是動詞,其死的則是形容詞;至于“助字”,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虛詞,也就是包括介詞、連詞及助詞等;“半虛”所包括的,大多是些含義比較抽象的時間詞和形容詞,不過,方位詞不在其內。
其次要求上下聯結構必須相應。什么叫結構相應呢?結構相應就是要求上聯和下聯在語法結構上必須相同。也就是說,如果上聯是主謂結構,那么下聯也必須相應地對之以主謂結構;如果上聯的主語部分是并列結構,那么下聯的主語部分相應地也必須是并列結構;如果上聯的謂語部分是動賓結構,那么下聯的謂語部分也必須是動賓結構。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仍以前文所舉的解縉所作之聯為例,分析其結構如下:
墻上蘆葦
頭重腳輕根柢淺;
山間竹筍
嘴尖皮厚腹中空
其三是節律必須一致,也就是,上聯和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相同。例如:
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勾留江上別離情。
這是九江白太傅〔白居易〕祠的一副對聯,這副對聯的上聯,上半聯是五個字,下半聯是七個字,那么,這就要求它的下聯也必須是上半聯五個字,下半聯七個字。
又如:
隔岸眺仙蹤,問樓頭黃鶴,天際白云,可被大江留??;
繞欄尋勝跡,看樹外煙波,洲邊芳草,都憑杰閣收來。
這是江西南昌滕王閣的一副對聯,它的句式是五、五、四、六,上聯與下聯都一樣。這是從大的句式停頓來說的,如果以詞語結構而論,其小的停頓,上聯與下聯也必須一致,請看下聯:
千古痛錢塘,并楚國孤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夜雪;
兩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陽亭里,心傷兩地風波。
對聯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上三個方面,寫對聯者,如果做到了以上三點,那他寫出的對聯,也就基本上符合要求了。但是,必須知道,對仗并不是呆板而毫無變化的,有的對聯,在上聯和下聯對仗之處,略有不同,其變異也是允許的。比如,上面所舉的解縉所寫的那副對聯,上聯“墻上蘆葦”的“蘆葦”,與“山間竹筍”的“竹筍”就其結構而言,就不相同,因為,“蘆葦”一詞是并列結構,而“竹筍”(竹之筍,也就是竹子所生出的筍子)則是偏正結構。這種差異,正顯出同中有異的變化,因此,于對仗無妨,這當然是可以的。
不僅如此,上聯之內或下聯之內還可以自對,比如解縉那副對聯的上聯,其“頭重”與“腳輕”相對;下聯的“嘴尖”與“皮厚”相對,這都屬于自對。本來,按要求,對聯應盡量避免用字相同,如果一副對聯中用了相同的字,那就叫做犯復,這本是舊體詩、詞乃至文章中都要力求避免的。但是有的對聯,卻因為用字重復而頗具特色,例如:
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這是浙江杭州岳王廟左側關帝廟中的一副對聯,這副對聯中,上聯的兩個“大”字和兩個“千”字用字重復,下聯的兩個“山”字和兩個“一”字用字重復,然而,上聯的“大漢千古”與“大宋千古”自對,下聯的“山東一人”與“山西一人”自對,卻又使這副對聯頗具特色??梢妼β摮幕疽幎ū仨殗栏褡袷匾酝?它的某些細節規定,是可以靈活運用的。這就是說,我們寫對聯時,不要被它的規定所東縛,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钡拇_如此。對聯除可以自對以外,還可以利用漢語詞語的雙關修辭手法進行借對。
什么叫雙關呢?所謂雙關,就是有意利用詞語的多義性和同音關系,使詞語或句子產生雙重意思。這種雙關手法,在我國的詩文中是用得很多的,如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逼渲械摹扒纭迸c“情”雙關,就是一例有副這樣的對聯,就巧用了雙關的效果:
紅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黃不接,貧來盡賣東西。
上聯的“紅白”,指的是兩種酒,下聯的“東西”,就是在用其“物件”意思的同時,借其表方位的意思,從而使之與上聯的“南北”相對。
對聯的押韻手法和對仗手法 對聯字詞對仗運用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