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文
小時候母親給我看過一部電視劇,清晰的記得叫《聯林珍奇》是中國第一部以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學藝術瑰寶“對聯”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隨著時間,劇情越來越模糊,但是以對對子為主線,串起整部劇的那些場景記憶很深刻,那時候覺得能對出下聯是一件特別拽酷的事兒。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楹聯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云:“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
相信很多同學跟我一樣喜歡對聯,所以整理了一些寫對聯的基本規律和規則,以供大家參考。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不能重復。
4、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5、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此外,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更嚴謹,從結構上來說,對聯有寬對和嚴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嚴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采用寬對較多,而嚴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故而很少應用。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即作詩時,除每一句最末字外,詩句中的奇數字不一定要符合平仄,但偶數字則必須嚴格要求符合平仄)
上文中提到《笠翁對韻》是明末清初,戲曲家李漁的作品,李漁號笠翁,所以叫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以上總結了一些對聯的冷知識,同學們有興趣研究一下,爭取今年家里的對聯都來原創,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