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實知一切法,故名為佛。
2、寂然無聲:寂靜沒有聲音。
3、不謀期前,不慮其后,不念當今。
4、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5、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6、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7、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佛性禪心靜心的語句
8、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9、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內心的垃圾(貪瞋癡)不知倒。
10、悟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地教導眾生,從不控制眾生。
11、無聲無息: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12、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13、悟門了當,澈見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盤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14、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15、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沉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16、切智道?,F在前,未嘗散亂,是名禪那波羅蜜。《華嚴經》卷三十七,十地品
17、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18、能將山河大地太虛裡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卻不被境所轉,此即出世的精神。
19、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身。
20、誦咒心不向外馳,應依是理善修作,若心散亂而外馳,雖持一劫不得果?!读胬m》
21、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
22、學道須是鐵漢,兩字信條:真干。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23、由禪得神足,至上不究竟,不獲無為際,還墮五欲中?!对鲆话⒑洝肪砣?,馬血天子品
24、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25、心地若能時時現光明,與人坦誠相待,則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礙,也無需擔憂別人是否不利自己。
26、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读鎵浂ɑ燮贰?/p>
27、以根本四禪,是眾行之本。一切內行功德,皆因四禪發,依四禪而住。(隋)智頗《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一
28、有一位皇帝,登上城墻說:這么多人,國必強勝,高僧說:我只見到兩個人,一個貪名,一個圖利。
29、行菩薩道,要經常接受考驗。遇到困難與危險時,要學佛陀大無畏大勇猛的精進精神,心無怖畏志不退縮,不斷向前邁進。
30、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眾生煩惱多,所以佛陀才開啟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
31、欲人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后能人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段氖庹f般若經》
32、以應薩婆若心,以自方便入諸禪,不隨禪生,亦教他令人諸禪,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禪那波羅蜜?!赌υX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33、若是祖宗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禪靜慮,到這里總須茫然。(唐)慧寂《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34、菩薩行者心懷慈悲,常起利益眾生的念頭,無論到任何地方,心都無畏懼。因此,若能做到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好緣。
35、是法皆空遠離,亦不可取。汝等舍離,是涅槃想,莫隨于想,莫隨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觀想,若以想舍想者,則為想所縛?!洞髮毞e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36、禪定,則耽受禪味為凡外,住著寂靜為小乘;而大乘禪定,則在增加日常各種辦佛法事的能力,使之堅忍與有鎮定的功夫。(民國)太虛《中國現時學僧應取之態度》
更多“禪語靜心的句子 心無怖畏志不退縮,不斷向前邁進”的相關資訊請關注酷奇網,我們講持續為您更新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