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鄉尋找童年】散文尋找消失的故鄉
我的家鄉是國家級貧困縣。這里有獨特的風景,山高路險,我的家鄉在我的腦海中一直像我的童年:在美麗的風景中,民居掛在山腰上,隱藏在我的山谷有多綠之間。西山上有一條瀑布,瀑布下有一個深潭,山腳下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一年四季日夜不停地流淌...
我童年的一半時光是在家鄉的河邊度過的。那條河里有很多我喜歡的可愛的小東西,小鯽魚,小泥鰍,小鰱魚,小猛魚,小蝦,青蛙,蟾蜍...春天最引人注目的是蝌蚪,它有著黑色的大腦袋和細長的尾巴。在水中搖搖擺擺是非常有趣的。我用手把它們從水里抱出來,放進裝滿水的罐子里,看著它們游來游去。我非常滿意。
夏天,我跟著媽媽和阿姨去河邊洗衣服。肥皂水的味道吸引了河里的小魚。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我可以看到小魚爭先恐后地游到媽媽的腳邊。他們頑皮地用嘴摸我媽媽的腳和我的小腳。那種感覺很癢,很舒服,也很難過。
在河的頂部有一口井。這是一口全村村民都在飲用的井。那里的水又甜又清澈。夏天走十幾里山路,就從這口井里打一桶水,在桶邊喝一口。清甜的口感沁人心脾,比冰礦泉水好多了。村里的村民都是直接喝這口井里的水,包括村里的牛、羊、驢,都離不開井水。水井附近有一口泉水,與井水相通,水質也很好。那是村民洗菜、淘米的地方。洗衣不能在這個地方,只能在河的下游或者中游。
沿著河岸是姿態各異的垂柳。它們的樹干高大,枝干下垂如千年秀發,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小時候,我避免中午午睡,偷偷溜出去玩水。我經常在河的兩邊看到阿姨和阿姨。他們有的拿了鞋底,有的織了毛衣,有的繡了花。一邊工作,一邊說家里孝順,嫂子賢惠。左鄰右舍的婆媳關系有什么緊張,右鄰的叔侄關系有什么曖昧,都是他們的話題。當時我穿著一條褲子,光著膀子,站在河中央,彎腰看著水里的小魚小蝦,想把它們裝進我的小水桶里。
秋天,我會爬上河邊唯一的一棵核桃樹,從樹上摘下核桃,埋在河邊的泥里。外面的青皮爛了,我就找出來砸開核桃殼吃里面脆脆的核桃仁。是一種純天然的享受,唇齒間都是誘人的香味。
那時候大家一個一個的住在村子中間。村子中間有一條寬闊的村道,上面有一排石磨和一盤石磨。誰想用石磨或研磨機,只要和主人打個招呼,裝上驢子就可以用了。沒有收費。村里誰還講究錢啊!甚至在蓋房子的時候,每個人都無償幫忙。主家只關心大家的飯,不發工資。這已經是村里的習俗約定了。誰也說不清這個協議到底有多長。
當時正值盛夏,整個村子都藏在樹林里,遠遠望去,只有炊煙裊裊,沒有房屋。村里的農田總是郁郁蔥蔥,農活一年到頭都很忙。遠處的山是這個國家的原始森林。人們只去森林里采藥砍柴,從不破壞森林。那時,森林中隨處可見碗粗的蟒蛇,野豬、豹子、狼也很常見,各種鳥類讓你眼花繚亂。一進森林,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鳥鳴…
這個小山村寧靜安詳。一個人大聲說話,全村都能聽到。一天晚上,我爺爺夢見一只狼抓了我的羊,在睡夢中大聲說話。第二天,所有的村民都來問我爺爺:“狼來了嗎?”那時候山里狼多,經常去村里偷小羊。
由于村里的自然環境好,村里的人身體都很好,很少有疾病和災難。有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失眠了,精神疾病什么的,都是回村療養。
總之,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寧靜、風景如畫的天堂。那是我鬧鬼的地方!幾十年來,我一直夢想回到家鄉。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我很少回去。白說的沒錯:故鄉是一個小時候拼命想離開,長大后日夜思念,想回去卻回不去的地方。感覺這句話表達了家鄉在我心中的分量。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當我千里迢迢回去看望我的父母和家鄉時,我卻找不到像天堂一樣美麗的家鄉!首先,村民賴以生存的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干涸的河床和幾個發臭的水泡泡。鵝卵石和垃圾填滿了河床。沒有清澈的井水,井水里有難聞的金屬味,不能再直接飲用。河兩岸的柳樹消失了,留下一個個被折斷的樹樁...我清楚地看到那些樹樁上的血跡。是柳樹的血。
村里的年輕人都不見了。聽說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娃娃。遠處的原始森林也變成了荒山,村民們說是礦工把樹砍了。他們在村子周圍開采云母、鐵和銅礦,每天都在挖山...隆隆的炮聲嚇跑了各處的野獸。
沒有了森林,森林里的狼、蟲、虎、豹都消失了,就連山里的兔子、野雞也變得稀少了。村子中間的房子倒塌了,成了廢墟;村道邊上的石磨、石磨也成了一堆廢石。表面的打磨會很快被城里的電磨解決。誰還在用石磨?連驢都被宰了。僅剩的幾戶人家從村子中間搬了出來,在高速路不遠處蓋起了新房。房子建好了,但是沒人住,所以只回來過暑假。村民們說這是一個避暑勝地。無人居住的避暑勝地。
由于采礦造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村子里的莊稼不如以前收成好了。一是產量低;第二,質量差。黃瓜吃起來不像黃瓜,西紅柿吃起來也不像西紅柿。它們聞起來都很奇怪。村里怪病、癌癥、猝死的人多了。生病了沒錢治病,只有等死。
村長告訴我,過了這一屆,他也不干了,準備去山外打工掙錢。我說:“村里還有誰能撐起村長的樣子?”村民說,老村長已經87歲了。如果他還愿意當村長,就必須選舉他。聽了這些話,我心都碎了。我日夜思念的故鄉正在漸漸消失!以前有30多個強戶,現在只有十幾個老弱病殘戶!這個村莊是一片衰敗的景象!怎么沒人努力建設美好家鄉?突然,我想起了“龔玉一山”的故事。在龔玉家的南面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另一座是吳王山。龔玉決心帶領他的子孫去挖這兩座山,他們每天都在挖更多的山...
那一年,當我給兒子講這個故事時,兒子說:“媽媽,龔玉為什么要挖山?他為什么不離開大山,到城里去住呢?”當時我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但今天家鄉消失的現實回答了這個問題。龔宇離開了他的家鄉,帶領他的后代來到城市成為農民工,拋棄了他的家鄉,從此,我的家鄉消失了...我也是龔宇的后代,只不過我比龔宇早幾年離開家鄉。廢棄的家鄉一片廢墟,一座沒有植被的光禿禿的山。還有一部分地球。我們能開采那里所有的礦藏并破壞那里的環境嗎?誰給了我們這個權利?我們能因為離城市遠就拋棄它嗎?作為家鄉的子孫,作為大山的兒女,我們能眼睜睜看著它腐爛,內心平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