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十八打,老將拉下馬,
隨道三六沖,小兵齊上陣。
--沿河[編輯本段] 隋置務川縣,唐置務州、思州,北部置洪杜縣。元置沿河佑溪長官司,因地處烏江沿岸,故名。1914年改縣。1986年改自治縣。[編輯本段]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轄10個鎮、12個鄉:和平鎮、沙子鎮、譙家鎮、夾石鎮、淇灘鎮、官舟鎮、土地坳鎮、思渠鎮、客田鎮、洪渡鎮、黑獺鄉、黑水鄉、中界鄉、曉景鄉、甘溪鄉、板場鄉、泉壩鄉、中寨鄉、黃土鄉、新景鄉、塘壩鄉、垢坪鄉。
[編輯本段] 沿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生物、水能、礦產、旅游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僅生物資源就有1000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以水稻、玉米、黃豆、紅苕、馬鈴薯、烤煙、油菜、花生為主;畜禽以豬、牛、羊、雞、鴨為大宗;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植物有黑葉猴、小黃豹、黑熊、小靈貓、獼猴和銀杏、黃杉、杜仲、香果樹等37種。
其中沿河白山羊、油桐、烏桕、中蜂蜜歷史上被譽為“沿河四寶”,名揚四方。沿河白山羊是皮肉兼優的地方良種,長期放養于烏江沿岸及崇山峻嶺中,肉質鮮嫩,膻味輕,谷氨酸含量高,營養豐富,素有山區“羊肉味精”之稱。山羊板皮纖維組織細密,厚薄均勻,富有彈性和柔性,抗拉力強,是制作高檔革制品的上乘原料,被列為免檢產品,遠銷浙江、福建、廣東及港、澳地區,享譽海內外。
沿河沙子空心李、武陵富硒茶、塘壩香菌、金竹貢米、中藥材、藤制品、菊芋、桑椹花生、苦蕎酒等地方民族特產遠近聞名。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140萬千瓦,120萬千瓦的烏江沙坨電站已動工建設,電站建成后,年發電量40億千瓦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螢石、鉛鋅礦、重晶石、鐵、銅、汞、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20多種,煤礦理論儲量2億噸,螢石保有儲量250萬噸,鉛鋅礦153萬噸,鐵礦871萬噸。
礦石品位高,儲量可觀,具備可開采價值。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以省“A”級風景名勝區烏江山峽、國家級麻陽河黑葉猴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自然風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為主體的民風民俗,濃郁古樸;以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等為主體的紅色文化,獨具魅力。
烏江流經沿河從南至北由夾石峽、黎芝峽、銀童峽、土坨峽和王坨峽五個峽段30多個主要景點組成,峽長89公里,景區面積56平方公里,峽谷風光鬼斧神工,峽岸奇峰對峙、流泉飛瀉、怪石嵯峨、古樹蒼勁、景觀獨特、蔚為壯觀。沿河麻陽河是全球最大的黑葉猴種群分布地。
有76群730多只黑葉猴,占全球黑葉猴總量的三分之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沿河文物古跡有唐永佛寺、宋鸞塘書院、明天緣寺、西漢陶窯、漢磚、漢磚窯、漢墓群和清代烏江洪峰石刻等。近年來,引起考古學界關注的有新景鄉烏江西岸的“蠻王洞”。
“蠻王洞”相傳為三國"蠻王"孟獲洞府之一,給后人留下許多傳奇故事及古跡。洞外江流湍急,洞口絕壁上有清代書法家孫清彥書寫的"驚濤拍岸"四個大字,幾里之外可視之;洞內壁所刻的梵文至今未能破譯。 沿河是革命老區,1934年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開創了云貴高原第一塊紅色革命根據地,為策應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牽制敵人,立下不朽的功勛,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沿河是全國四個單一土家族自治縣之一,長期以來,少數民族與漢民族和睦相處,至今仍保留著土家民歌、擺手舞、肉蓮花、打鎦子、薅草鑼鼓、儺堂戲、花燈戲等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和民間藝術,其中肉蓮花曾三次獲得全國金獎。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區位優勢,使沿河旅游業開發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