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機構,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對中國封建社會教育與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在書院文化中,對聯又是一個重要部分,是千載中華人文思想的積淀。
今天,歷史妞就和各位一起回顧一下古代著名書院——岳麓書院的那些經典對聯。
1、大門
位于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始建于公元976年,至今已有長達1041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在岳麓書院的大門上一直掛著一幅非常大氣的楹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這副對聯是清嘉慶年間,時任岳麓書院山長(古代稱書院院長為“山長”)袁名曜和貢生張中階吟就的。當時,有人請袁名曜撰題大門聯,袁名曜便以“惟楚有材”為上聯,并囑咐諸生應對。正當大家還在沉思的時候,張中階來了,弄清楚怎么回事之后,張中階應聲對出了下聯“于斯為盛”。
實際上,“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均取自古語。上聯“惟楚有材”典出《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下聯“于斯為盛”則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地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書院更是英才匯聚??上У氖?,這副千古名聯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軍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對聯是1984年根據歷史照片復制而成的。
除此之外,在大門的兩壁還有一副對聯,聯曰:“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學有因革,通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這幅對聯當中的“朱張”即指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和張栻兩位大儒;“毛蔡”則指當時名冠瀟湘的毛澤東與蔡和森,當時毛澤東與蔡和森常聚會在岳麓書院的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這副對聯的大意是: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治理國家的急迫任務是培養人才,切不可忽視世界歷史潮流和千年學府的講學傳統;治學要掌握傳承和革新的辯證關系,把握如何變化才是英雄人物,試想一想,朱熹張栻的治學精神和毛澤東蔡和森的經世風格不是很值得后人思考和學習嗎?
2.頭/前門
1985年,在修復岳麓書院院前圍墻時,在院前增設了頭/前門(正式進入書院的第一道門),與赫曦臺相連系,既富空間變化,又存前門之意,且便于管理。在前門兩側也有一副著名對聯:千百年楚材導源于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
1986年,岳麓書院1010周年院慶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了一塊“千年學府”的大牌匾懸掛于此當作橫批。
3.赫曦臺
南宋乾道三年,朱熹應著名理學家張栻邀請,來到岳麓書院講學。朱熹常與張栻相約,登岳麓山頂,觀日出。將觀日的地方命名為赫曦,張栻遂修筑“赫曦臺”。如今,在赫曦臺西面兩柱上懸掛了一副對聯:“合安利勉而為學,通天地人之謂才”。
此聯是清代進士、湖南巡撫左輔所撰。上聯意為,“如能融會貫通'安、利、勉’這三種情況,潛心治學,一定能取得成功”;下聯則說,“作為生徒必須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廣識博,才能成就人才”。
4.二門
在岳麓書院的二門上也有一副著名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而門額正面懸有“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專指衡山之尾的岳麓山,“壇席”即壇位。此聯為清末湖南高等學堂學監程頌萬所擬,上聯語出《尚書·堯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下聯源于《史記·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后世圣人君子?!?從字面來看,對聯的大意為:岳麓書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闊物博的岳麓山中。
5.二門過廳
岳麓書院二門過廳的對聯也非常有名氣——“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學宗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
這幅對聯是乾隆年間岳麓書院山長羅典所撰,此聯中的“大澤深山”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虎”,“禮門義路”出自《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此聯意指岳麓書院藏龍臥虎,是文教興盛之地。
6、講堂
進入二門后就是書院的核心部分——講堂。講堂有很多重要的對聯、碑刻,我們只選取兩副為大家解讀。
第一副是:工善其事,必利其器;業精于勤,而荒于嬉。此聯典出《論語》和韓愈的《進學解》,上聯由《論語·衛靈公》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演化而成,下聯則來源于韓愈《進學解》中的“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二副是: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這也是古代讀書人關于個人修養的座右銘,意在告誡給學子士人:要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除以上兩副對聯外,岳麓書院講堂中還藏有康熙題寫的“學達性天”匾和乾隆題寫的“道南正脈”匾,均是清廷為為表彰岳麓書院傳承理學、培養人才的歷史功績而頒賜的。
7.湘水校經堂
從講堂往左走就是湘水校經堂,湘水校經堂其實就是以研習漢學為主的學校,在治學上強調“精微并舉”,注重朱熹張栻理學的傳統,沒有門戶之見,能兼容各學派的不同觀點。湘水校經堂培養的學生當中比較有名的有郭嵩燾、左宗棠等。
在校經堂門口就懸掛著一副左宗棠撰寫的對聯:學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賢事業名山。
從對聯中可以看出左宗棠的豪邁自信以及對岳麓書院的無限贊美。
8.教學齋·半學齋
齋舍是岳麓書院學生自修和住宿的地方。“教學齋”的名字源出《禮記·學記》:“建國居民,教學為先”;“半學齋”的名字來自《尚書·說命》下:“惟教學學半”,意思是半教半學、教學相長。教學齋與半學齋兩個齋名恰好反映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
教學齋與半學齋既然是學生自修和住宿的地方,那么自然也都各掛著一副對聯以示警醒。
教學齋門口掛著的對聯是:業精于勤,漫貪嬉戲思鴻鵠;學以致用,莫把聰明付蠹蟲。
而半學齋門口掛著的對聯是: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無偶,百代弦歌貫古今。
9.文廟
文廟掛著一副號稱岳麓書院“最霸氣”的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聯中的“道”即理學的意思,“濂溪”是指理學開山始祖周敦頤,“大江”指長江,“湘水”即湘江。
這副對聯出自晚清學者王闿運(世稱湘綺先生)之手。王闿運是湖南湘潭人,曾在湖南長沙城南書院講學。此人曾做過曾國藩幕僚,但性情高傲,終身不仕不官。據說王闿運曾到江浙一帶講學,當地官員為試他的才學高低,故意探問他的學問之流派、淵源,王闿運便脫口而出:“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巧的是,王闿運寫這副對聯時正是湘軍如日中天之時,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這副對聯雖然口氣大,但也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對近世中國所起到的重要影響與所擔當的重要責任。
10.時務軒
在岳麓書院有一處為紀念清末維新派創辦的學?!獣r務學堂而筑的紀念性建筑,這便是與百泉軒隔池相望的時務軒。這里掛著一副由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l梁啟超撰寫的對聯:胸懷子美千間廈,氣壓元龍百尺樓。
此聯中的上聯典出“詩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下聯語出《三國志》,旨在勸誡人們在天下危亂之際心系國家、胸懷天下,切不可為自己的蠅頭小利虛度一生。
千百年來,岳麓書院人才輩出,不愧為千年學府。如今的岳麓書院已經成為湖南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發揮著它千年學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