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年論衡】李漪凝:從現代聯話看對聯的文學技巧與語境妙趣
書評
從現代聯話看對聯的文學技巧與語境妙趣
——讀《現代(1912-1949)話體文學批評文獻叢刊——聯話卷》
對聯,是種歷史悠久而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直至今日,對聯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素質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因為形式簡潔,對仗即可,各種佳對可謂是層出不窮。但想要在上下兩聯當中蘊含集情景,意境,文采,韻律等要素卻不容易,因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從未停止過對對聯這一形式的探索與創新。在這種情況下,“聯話”開始受到矚目,其相關研究也逐步建立發展起來。根據張小華先生和周于飛先生的研究,以民國時期的聯話為例,其存在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被應用于輯錄、評論聯作,且加以介紹聯作的創作背景,考據聯作文本。 因此聯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和對聯創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一副對聯只包含了上下兩聯,但創造的是一個完整而互相映照的語境。這種語境雖然已經無限趨于完整,但聯話于這個語境而言無疑是一個外延和補充。對聯如同是畫卷,或鐵馬冰河,或霽月清風,寥寥幾筆,就能勾勒出一副圖景,或是描繪一種愿望,而聯話則是將觀眾審視的目光從對聯之中拖出來,對周邊的環境進行審視和觀賞。將楹聯創造出的語境鑲嵌、融合進了一個更大的廣義語境之中。
《現代(1912-1949)話體文學批評文獻叢刊——聯話卷》一書的結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專書聯話”和“報刊聯話”?!皩撛挕焙汀皥罂撛挕笔珍浟岁P于不同主題、場景、人物和文化載體的聯話選集。 這些聯話由不同的作者所著。但總體上都是聯話的摘錄,歸總,甚至是楹聯藝術的引申。 這些聯話被兩位編者歸入了不同的主題,例如故事、時事、勝跡,院宇、慶賀和哀婉等等主題,在每個主題之下,有關于這個主題的聯話信息,以及相關的外延知識。以“科舉”主題的聯話為例,這一節先是簡短介紹科舉聯話的背景和成因,接著例舉了與此主題相關的科舉聯話,并盡可能詳盡地陳述聯話故事,能查據到批注的也會 將批注信息一并附上。
筆者認為這本書的價值還體現于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一本提要性質的聯話匯總,本書中包含了由編者認真且辛苦整理收錄的大量不同主題的楹聯和聯話,可謂引經據典。涉及的聯話在地理上覆蓋了大江南北,所描繪的景觀從自然山川到人文宗祠,從故事舊聞到文化象征,無一不涉獵。 以一本匯總的作品來說,這個任務可以說是圓滿完成了。 其次,雖然本書只分為兩個大類,但大類別之下的小類別卻并不凌亂,也絕非用聯話隨意堆砌而成。引用的順序區塊分明,粗中有細,旁征博引,故事,建筑,場景,人物,都被條理清晰地區分開來。不僅如此,與對聯相關的、能查證到的聯話也在特定的場景中被抽絲剝繭,娓娓道來,楹聯的價值開始更深刻也更廣泛,不僅僅再是文本和所塑造出的意境帶來的美感和享受,這一聯產于何地,由何人在何時因何所做,題聯之際又有怎樣的前因后果,這些相關信息,不僅有助于了解楹聯的創作環境,利于理解楹聯的內在意涵,對于讀者來說,更能增加文本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最后,由于本輯的性質,其選取的聯話主要聚焦于民國時期,民國時期正是舊時期與交替之時,時代的交替也體現在了當時的聯話上,無論是思想的交鋒,還是對時政的憂慮和考量,諸如此類,種種思想的外露,對于文學的學習,還是對于文化的研究,甚至是對于民國時期的其他相關學科,都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新時期楹聯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之一,因其內容的凝練性和用詞遣句的講究,即使有春聯這樣大眾間口口相傳的大眾化作品作為代表,也很難完全脫離其陽春白雪的性質。但加入相關聯話之后,楹聯不再是紙幅上單獨存在的漢字,而是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聯話于楹聯的理解,不僅是信息的補充,也可以是推進理解的踏板,更可以是了解楹聯之后更向前一步的階梯。
《現代(1912-1949)話體文學批評文獻叢刊——聯話卷》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民國話體文學批評文獻整理與研究”(15ZDB079)的成果,獲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二位作者合力編纂這套聯話集,是現代聯話研究的一次進步和飛越,也無形中為未來有志于聯話研究的學者們掃除了很多障礙。書中全面而有趣的描述,也會為更多對楹聯感興趣的學習者指明方向。
張小華,周于飛編著,《現代(1912-1949)話體文學批評文獻叢刊——聯話卷》,鳳凰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
作者簡介:李漪凝(1994-),女,甘肅蘭州人。諾丁漢大學教育學博士在讀。本文發表于《對聯》2021年第12期。
END
往期精選:
【青年論衡】王家安:梁章鉅的字號
【青年論衡】周于飛:楹聯文化助力廣西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的探索
【青年論衡】文俠:“故園無此聲”:元明清少數民族士人的中華文化認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