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zhòu。
系胄
[ xì zhòu ]
基本解釋
子孫后裔。
具體解釋
子孫后裔。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挾 旦奭 之謀謨,襲 韋 平 之系胄。” 明 劉基 《獨冷先生傳》:“或曰先生姓 張 氏,蓋 子房 之系胄?!?/p>
“胄”,現代漢語規范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zhòu。“胄”的基本含義為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如甲胄、介胄;引申含義為帝王或貴族的子孫,如貴胄、胄裔。
在平日使用中,“胄”也常做名詞,表示世系。
胄拼音:
[zhòu]
[釋義]1.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 2.帝王或貴族的子孫。
胄
zhòu
繁體胄
部首月
筆畫9
部外筆畫5
結構上下
字級二級
造字會意
五筆mef
五行火
經常會用到釋義
1.
名古代帝王或貴族的子孫。
例詞貴胄
2.
名古代打仗時戴的保護頭部的帽子。
例詞甲胄
具體釋義
1.
名形聲?!半小惫庞袃蓚€字。小篆字形從肉,由聲。本義:頭盔。
2.
名同本義。
胄,兜鍪也。從月,由聲。
《說文》
離為甲胄。
《易·說卦》
惟甲胄起戎。
《書·偽說命》
貝胄朱綅。
《詩·魯頌·閟宮》
獻甲者執胄。
《禮記·曲禮》
左右免胄而下。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冠軸(胄)帶劍。
《荀子·議兵》
鎧胄皆鑌鐵。
《青門剩稿》
3.
名又如:甲胄。
4.
名古代稱帝王或貴族的后代。
劉公乃帝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
《全圖繡像三國演義》
帝室之胄。
《三國志·諸葛亮傳》
王室之胄。
《資治通鑒》
5.
名又如:胄子(帝王或貴族的長子);胄監(國子監);胄閥(家世門第)。
“胄”,現代漢語規范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zhòu,最早出現在秦朝小篆時代,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半小钡幕竞x為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如甲胄、介胄;引申含義為帝王或貴族的子孫,如貴胄、胄裔。
在平日使用中,“胄”也常做名詞,表示世系。
胄讀音:
zhòu
部首:月五筆:MEF筆畫數:9繁體:胄五行:火
釋義:1.頭盔,古代作戰時戴的保護頭部的帽子:甲~。 2.后代子孫:貴~。
讀音zhòu。
胄科
[ zhòu kē ]
基本解釋
謂軍旅之事。
具體解釋
謂軍旅之事。
元 朱晞顏 《<鯨背吟集>序》:“僕粗涉詩書,薄游山水。偶託跡于胄科,未忘情于筆硯?!?/p>
胄,讀作zhou四聲,與咒發音相同字。天潢貴胄。
讀音zhòu hé wèi
金胄
[ jīn zhòu ]
基本解釋
謂貴族子弟。
具體解釋
謂貴族子弟。
清 馮桂芬 《太上感應篇圖說序》:“ 吳道子 畫地獄變相,雜金胄於桎梏,識者謂其得隲陽授陽作陰報之理?!?/p>
“胃”與“胄”是兩個不一樣的漢字,其區別請看下方具體內容:
1.發音不一樣:“胃”讀wèi,“胄”讀zhòu。
2.含義不一樣:“胃”是指人體消化系統中的器官,用于儲存和分解食物;“胄”是指古時高門顯貴的后裔,也指貴族階層的人。
3.用法不一樣:大多數情況下來說,“胃”作為名詞使用,指詳細的器官;“胄”則經常會用到作名詞或形容詞,指人的身份或和貴族相關的事物。
zhòu hé wèi
“胄”,普通話讀音為zhòu,最早出現在秦朝小篆時代,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半小钡幕竞x為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如甲胄、介胄;引申含義為帝王或貴族的子孫,如貴胄、胄裔。
在平日使用中,“胄”也常做名詞,表示世系。
申胄的讀音是shēn zhòu,意思是盔甲衣胄。
胄[zhòu]漢字
胄,zhòu,從由從月,頭盔。引申為受到保護的帝王或貴族的子孫。裔也、系也、嗣也。有以下的意思:1. 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甲~(甲衣和頭盔)。介~(“介”,甲衣)。2. 帝王或貴族的子孫:貴~?!??!樱ü糯弁鹾唾F族的長子,都要進入國學學習,后亦泛稱國子學生)。
侂胄[tuō zhòu]
侂,音[tuō]。部首:亻。筆畫:8。繁體:侂。五筆:WYTA。基本釋義:委托;寄托。
胄,音[zhòu]。部首:月。筆畫:9。五行:火。繁體:胄。五筆:MEF?;踞屃x:1.頭盔,古代作戰時戴的保護頭部的帽子:甲~。2.后代子孫:貴~。
韓侂胄(1152.11.6-1207.11.24),字節夫,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南宋權相、愛國大臣。
胄 zhòu、繇 yáo,yóu,zhòu、驟 zhòu、晝 zhòu、籀 zhòu、宙 zhòu、軸 zhóu,zhòu、皺 zhòu、甃 zhòu、縐 zhòu、酎 zhòu、咒 zhòu、紂 zhòu、呪 zhòu、伷 zhòu、縐 zhòu、紂 zhòu、咮 zhòu、椆 chóu,zhòu,diāo、噣 zhòu,zhuó、僽 zhòu、荮 zhòu、薵 chóu,zhòu、粙 zhòu、籕 zhòu、詋 zhòu、葤 zhòu、駎 zhòu
胄拼音:zhòu.部首:月,部外筆畫:5,總筆畫:9;繁體部首:肉,部外筆畫:5,總筆畫:11
“胄”讀音為zhòu,最早出現在秦朝小篆時代,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半小钡幕竞x為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如甲胄、介胄;引申含義為帝王或貴族的子孫,如貴胄、胄裔
“衍”讀音為yǎn,最早出現在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把堋钡幕竞x為延長,開展,如衍繹、衍生;引申含義為多余的,如衍文
“祀”,讀音為sì,最早出現在商朝甲骨文中,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祀”的基本含義為祭祀天神;祀的引申含義為中國殷代指年,如十有三祀。
“綿”,讀音為mián,最早出現在楚系簡帛中,在六書中屬于會意字?!熬d”的基本含義為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如絲綿、綿綢;引申含義為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如綿薄、綿軟。
胄衍祀綿音律胄、衍、祀、綿的讀音是zhòu、yǎn、sì、mián,聲調為去聲、上聲、去聲、陽平。
zhòu、yǎn、sì、mián,
綿帛
[ mián bó ]
基本解釋
亦作綿帛。
絲綿絹帛的總稱。
具體解釋
亦作“緜帛”。絲綿絹帛的總稱。
《后漢書·董卓傳》:“ 河東 太守 王邑 貢獻綿帛,悉賦公卿以下。”《南史·隱逸傳上·朱百年》:“ 百年 室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并無絮,自此不衣緜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