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度人舟。 2. 上報四重恩,度他自度; 下濟三途苦,覺他自覺。 (臺灣云林縣斗六鎮真一堂)真一堂祀觀音菩薩) 3. 上第一峰頭,到處皆當撒手; 空大千世界,看來盡是忘機。 (云南昆明鐵峰庵觀音寺) 4. 大德曰生,愿眾生生生不已; 至誠無息,求嗣息息息相通。 (金菊農題杭州西湖白衣殿) 5. 大小并融,素昔心愿; 悲智雙運,示現普門。 (緬甸密支那龍華寺正門) 6. 大發慈悲,普渡眾生登彼岸; 士林敬仰,同修佛果證前因。 (臺灣嘉義縣大士爺廟) 7.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豐穰,長使群生蒙樂利; 諸善信愿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
執經觀音菩薩造像也應該是出現于明朝。
這就是持經觀音,箕坐巖上,右手持經卷,表三十三身中之聲聞身,是33化身之一
您好,有拿經書的觀音像。是三十三觀音化身,其中的第三副圖,叫持經觀音。 (一)楊柳觀音,踞坐巖上,右手執楊柳,表千手觀音之楊柳手三昧。(二)龍頭觀音,乘云中之龍,表三十三身之天龍身。(三)持經觀音,箕坐巖上,右手持經卷,表三十三身中之聲聞身。(四)圓光觀音,身邊放光明,表法華經普門品(大九·五七下)‘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之文意。(五)游戲觀音,箕坐云中,表同品(大九·五七下)‘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之文意。(六)白衣觀音,敷草坐巖上,結定印,表三十三身中之比丘、比丘尼身。(七)蓮臥觀音,合掌,左向坐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小王身。(八)瀧見觀音,倚巖視右方之瀑布,表(大九·五七下)‘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文意。(九)施藥觀音,坐于池邊,注視蓮華,表(大九·五七下)‘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之文意。(十)魚籃觀音,乘大魚,浮于水上,表(大九·五八上)‘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之文意。(十一)德王觀音,趺坐巖上,右手執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梵王身。 (十二)水月觀音,乘蓮瓣,立于水中,注視水中之月,表三十三身中之辟支佛身。(十三)一葉觀音,乘一葉蓮瓣,浮于水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宰官身。(十四)青頸觀音,倚巖,左方有瓶,插以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十五)威德觀音,箕坐,左手持蓮,表三十三身中之天大將軍身。(十六)延命觀音,倚水上之巖,右手支頰,表(大九·五八上)‘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之文意。(十七)眾寶觀音,向左平坐,表三十三身中之長者身。(十八)巖戶觀音,端坐巖窟中,表(大九·五八上)‘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之文意。(十九)能靜觀音,在巖壁間,兩手按一巖上,表(大九·五六下)‘為求金銀琉璃(中略)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之文意。(廿)阿耨觀音,坐巖觀海,表(大九·五七下)‘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之文意。(廿一)阿摩提觀音,箕坐巖上,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門身。(廿二)葉衣觀音,敷草坐巖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帝釋身。(廿三)琉璃觀音,乘蓮瓣,立于水上,兩手持缽,表三十三身中之自在天身。(廿四)多羅尊觀音,立云中,表(大九·五七下)‘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之文意。(廿五)蛤蜊觀音,示現蛤蜊中,表三十三身中之菩薩身。(廿六)六時觀音,右手持梵夾之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廿七)普悲觀音,衣端受風之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大自在天身。(廿八) 馬郎婦觀音,婦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婦女身。(廿九)合掌觀音,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婆羅門身。(卅)一如觀音,坐云中作飛行狀,表(大九·五八上)‘云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之文意。(卅一)不二觀音,兩手相叉立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執金剛身。(卅二)持蓮觀音,持一莖之蓮,立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卅三)灑水觀音,左手持缽,右手執楊柳枝之立像,表(大九·五六下)‘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之文意。其中,除白衣、青頸、多羅尊、葉衣、阿摩提等五觀音外,皆為唐代以后民間流傳信奉之觀音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