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商報:
近日,網絡“紅人”董宇輝的一番言論,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呼和浩特乃至整個內蒙古地區引起了軒然大波。
董宇輝在直播間中,竟將內蒙古的硬核美食燒麥說成“手藝不咋樣的包子”還稱“包子口裂開叫燒麥”并且扮以奇怪的表情。這樣的言論一出,立刻引發了眾多朋友的不滿。
有人認為,董宇輝作為一個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在不了解內蒙古飲食文化的情況下就大放厥詞,是對地區文化的不尊重。內蒙古燒麥傾注了當地大部分民眾的真情并有著濃厚的飲食文化的積淀,是代表著北疆文化的一個符號,董宇輝的言論實在不妥。
在呼和浩特有一籠燒麥一座城,無燒麥不青城之說。特別是2012年呼和浩特燒麥制作技藝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噴香可口,民間常作為宴席佳肴。
燒麥的起源地存在多種說法:
一說起源于內蒙古
內蒙古的燒麥以羊肉大蔥為主要餡料,具有濃郁的草原風味。在當地飲食文化中,燒麥是傳統美食之一,其制作工藝和口味與當地的生活方式和物產相關。牧民們常以羊肉為主要食材,燒麥這種便于攜帶和食用的形式逐漸發展起來。
一說起源于山西
在明清時期,晉商的崛起促進了各地商業往來。山西的面食文化豐富,燒麥可能在這一時期隨著晉商的活動傳播開來。山西燒麥以薄皮大餡為特點,口味多樣,有三鮮、豬肉等多種餡料選擇,制作精細,體現了山西面食的精湛工藝。
還有說法認為起源于北京
北京作為歷史古都,融合了各地美食文化。燒麥在北京有獨特的發展,有糯米餡等多種口味,深受大眾喜愛。而且在宮廷食譜中也有類似燒麥的記載,可能在宮廷飲食文化與民間飲食文化相互影響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北京特色的燒麥。
不同地區的燒麥在餡料、制作工藝和口味上各有特色,并且隨著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在全國各地都有了不同的發展和變化。
近現代以來,燒麥在中國各地廣泛流傳,并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種燒麥品種。如內蒙古呼和浩特的燒麥以羊肉大蔥為主;安徽有鴨油燒麥;杭州有牛肉燒麥;江西有蛋肉燒麥;蘇州有三鮮燒麥;長沙有菊花燒麥;廣州有干蒸燒麥、鮮蝦燒麥、蟹肉燒麥等。